这几天下班经过新二路市场,有几家商店门口摆出了一包一包的粽叶,也有几家卖粽子的老商家,把粽子摆成小山的模样,以吸引过路人的眼球,给他们的粽子做着无声的广告。还有卖各种形状的小香包的,其实商家是春江水暖鸭先知,他们告诉人们,端午节快到了,要过端午节了。
记得以前过端午节是没有假期的,我们在五一节回家时,婆婆公公会专门包粽子。他们早早买好了粽叶,糯米、糜子米、大红枣,等我们回家以后,老人会和我们一起先泡米,一般都是前一天下午泡好,还有红枣、粽叶是要开水煮的,煮软了好包粽子。到第二天下午,一家人围在一起包粽子,一般两片粽叶压在一起,一勺泡好的米,两个红枣,枣放好以后,再添进一些米,压实了,在手和手的拿捏中,不自觉地形成一个四个角的四面体,拿棕绳在粽子腰身上多缠几圈,一个有模有样大粽子就做好了。我的婆婆公公轻车熟路,一点不比市场卖的逊色,可对我这门外汉,就不那么简单了。学着他们的样去做,做出来怎么也没型,最后还是我爱人替我解得围: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学会的,包的不好没事,你只管学,蒸好了我吃。在他的鼓励下,我学着婆婆公公的样子,和他们一起包了一大锅粽子。
要上锅蒸了,需要在家人吃过晚饭以后。记得那时候,家里人多,我爱人兄弟姐妹五个,尽管在单元楼里住,老人还是在厨房盘了一个灶,生的地火,大铁锅里倒入适量的水,篦子越小越好,粽子一个一个密密麻麻摆进去,最后把大笼盖盖上,上面还要压个重物,等把锅烧开,就开始用慢火煮,火是不能灭的,直到第二天早上才算煮好。早上一睁眼,首先闻到的是粽子香甜悠长的香味,这是我刚结婚时的事,到现在也快三十年了。
每年的端午节慢慢地过着,每个地方、每年都不一样。我的老家在渭南澄城县,记得端午节是吃油糕,像渭南人过端午节,就有吃油糕、吃粽子、在门口挂艾叶的习惯。记得我大妹孩子因村里没有学校,到了学龄来渭南上学,他们就在市场上做生意,同时也管孩子。记得那几年到了端午节,全家老小就忙坏了,他们有一阵子专门卖油糕,到了端午节前夜,一般是不睡觉的,有和面的、有包油糕的,就这到了端午节早上,买油糕的人排得像长龙,一晚上包的油糕,不到一个小时就能卖完,一大家子人忙一早上,一般都要忙到下午两三点,才算能消停下来,渭南人就那么怪,我在端午节这天就得吃油糕。虽然一大家子人很辛苦,但也有补偿,看着大妹的油糕那么多人喜欢吃,他们经济上也有收获,我们也是高兴。
最近十几年,老婆婆公公来渭南了,和我们不在一个小区,但离得并不远,一碗汤端过去不会凉的距离。大妹一家也已不再做生意,专门管她家老小的学业,他们老大孩子和我们的孩子一般大,已大学毕业工作了,他爱人回老家做药材生意了。记的端午节放假是在2008年以后,因为有了假期,我在端午节前,就会提前买好粽叶、粽绳、糯米、糜子米、红枣,给老婆婆那边买一些,也给大妹妹买一些,我是不给自己家买的,我们都上班,爱人也很忙。一般我就会问他们,什么时候包粽子就叫我,我可以帮忙。记得有一年,大妹在端午节前一天告诉我,我把该泡的泡好、该煮的煮好,咱们一起包粽子,我说行。下午一下班,我就过去和她一起包,你别说,看似简单,自己包起来可不是那么回事,干脆打开手机,看别人发的包粽子的视频。和老婆婆公公包粽子的事就像过去了好长时间,已记不清楚了。视频看着不难,我们有样学样,我负责拿粽叶,一般是两片粽叶,必须有一个是好的,一个稍微小一些,或有一点瑕疵的,折出一个漏斗形,底下可不能漏了,给里面加一勺泡好的米,再放一个大枣,以前记得放两个枣,那个枣个头小,再加一点米,压实了,手底下就要出型,捏出三个边,上面的粽叶搭压下来,四个角四个边,绑棕绳是大妹的事,就这样,我们分工合作,一个粽子总算包好了,最后包了一大盆。唉,过去十几年了,尽管包的不是十分好,还是和老婆婆公公包的没法比,比起市场上卖的也有一点距离,但毕竟我们也在实践和进步,最后我们把包好的粽子还拿给不愿在城里呆回到老家住的父母、姐妹,有一年还给在外的亲人寄了我们包的粽子,我们的粽子带着我们的思念和爱,寄到了广州、天津,我们给它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爱心牌粽子。记得有一年端午节早上五六点,我和爱人还没起床,就有人敲门,不是一次是两次,我起床才知道,我老公公和大妹一前一后给我们来送刚出锅的粽子。
粽叶飘香的季节,想起和端午节有关的点点滴滴。其实老公公和大妹送粽子的那一次,对我的触动特别大,我甚至感觉我们经过几年的实践和琢磨,我们包的粽子比老婆婆公公包的都不差上下了。我甚至有些伤感,婆婆公公真的老了,他们手上的功夫减退了,三十年前他们包的粽子可以说就是一件艺术品,但到最后,因为衰老,他们身上的精致被时间带走了。这两年我孩子大伯、大姑、二姑、小叔也过来照顾老人,记得前年的端午节,我也是提前买了包粽子的所有材料,我孩子大姑包的粽子让我眼前一亮,那就是老婆婆公公的真传,我心里稍稍有些安慰。
老祖先传下的纪念日,让我们过成了一种生活,一种有仪式感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