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新民,看来像是一场意外,对我而言却是注定解不开的一场缘分。
镇政府门前昏暗的路灯旁,梧桐的叶片像飞舞的魔咒,顺着秋风的漩涡下滑;彬化生活区亮灯的大门旁,络绎不绝地穿梭着属于渭化的那一抹“蓝”;厂区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密布管廊,透过明亮的月光,编织着属于渭化人的梦想。
奋斗!在这里,我只看得见无声的奋斗与担当,在这昏暗的明亮中悄悄酝酿;升腾,进而转变为全体职工的希望与梦想,归于新民镇所有人的梦乡。这是一种永远无法用文字、影像、图画去捕捉的夜晚,一种在从容的沉静下凝聚了无数梦想和希望的夜晚,一种只有在这里,才能找得到的夜晚。
这就是我工作两月之余的地方,新民镇卧龙村的对面写着属于它的名字——渭化集团彬州公司。
彬化有一个标志性的建筑物,那便是红白相间180米的大烟囱,地处新民源上最高的地标建筑,无论从何方到来,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写着“渭化集团,彬州化工”八个大字的红白烟囱。无论刮风下雨,它一直矗立在这里,向着远道而来的人们指引小镇的方向。
对于能否看到彬州化工的这座烟囱已成了小镇居民出行的“暗语”传遍了大街小巷,映入人们的脑海。“烟囱能看到了,那么离家就不远了……”
职工公寓楼设计有十层高低,我所住的十楼便显得偏居一隅,朝北布置的阳台配着明亮的玻璃窗户,是我回到公寓最喜欢的去处。从十楼窗户往下望去,既不眼晕,又可以看得很清楚,将公寓楼前的主干道景色尽收眼底,秋意下的梧桐树顶着独属于自己的那一抹亮黄,黄的晶莹,黄的剔透,彷佛阳光照亮了心房一般的温暖,可真是让人怎么看也看不够。
时光总是飞驰着,以自己轻盈的脚步,那么悄无声息,而令人后知后觉。来到彬化已经两个多余,但每天生活带给我的新奇感还彷佛是在昨天。经历了多次现场学习与协助工作,从最开始到来穿着最薄的浅蓝色工作服依旧汗流浃背的流火八月,到如今身着藏青色棉工作服微凉的飒爽晚秋。然而无论身处那个季节,那些让人为之动容的画面却是如此相似。我记得,同来的张江航被汗水浸湿的发丝在安全帽的压束下不再飞扬,却依旧神采奕奕;也记得热电站锅炉发生堵煤参与疏通落煤管道除了牙齿和眼睛,全是都是漆黑一片的张泽鹏,却依旧苦干坚持。更记得,气动泵油站加油现场的张举带着那沾满油污已分辨不出手套本色的双手,却极其光彩照人;正是这群与我八月份新入职的“渭化人”,延续着渭化的“208精神”,和苦干实干的实际行动让我一次次在感动中学会坚守与蜕变,从一名学生向着一名合格的化工工人进行转变。
现在站在每天所处的的黄楼,从窗户向现场望去,依旧是建设者们奋斗劳动的场景,我却有着强烈的欲望,向这片土地刻下属于自己的印章。一生中,找到自己归属的和归属自己的都同样困难,扎根到了彬化,就难以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