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飘雪影视,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国产精品永久久久久久久,幼儿hiphop仙踪林台湾普通话,仙踪林Corporation大陆古装,仙踪林老狼信息人口

    媒体报道
    您当前所在位置是: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转自《学习强国》——【劳动者风采】陕煤集团渭化公司:师徒三代接力 书写技术传承
    发布时间:2024-07-29     作者:孟力  来源:2024年7月28日《学习强国》  浏览数:1564   分享到:

    Screenshot_20240729_101154.jpg

    “姬师,1号炉负荷怎么突然下降了?!”

    “磨煤机功率也在迅速降低,制粉系统故障了!我已经将优化系统解除,正在投甲醇枪,小张在那边把煤撤掉,海峰,把2号炉看好,赶紧汇报调度,还有,密切监视一期锅炉烟气环保指标的变化。炉前岗位,快派人去现场检查磨煤机。”

    “快!”“好!”

    随着一阵急促的鼠标操作,四角甲醇枪全部投入,煤量减至零,锅炉负压风量都已调整到位,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从发现问题到操作完毕仅仅用了二十多秒!这就是5月28日22时27分发生在渭化公司动力车间一期锅炉控制室的紧张一幕,“快准狠”是负责人对这起突发事件处置的高度评价。“一起本无法避免的停车事故被他们完美绕过。”“如果再晚几秒,就只能紧急停车了。几个DCS台同时操作,故障判断准确,操作思路清晰,一气呵成!堪称奇迹。”

    创造这一奇迹的正是70后劳动模范姬霄、80后优秀党员王海锋、90后青年员工张跟潮。他们是师徒三代,也是同一岗位的同事,像这种同台处理过的类似事件数不胜数。

    集众多荣誉于一身的劳动模范

    高级技师、技术能手、公司劳动模范、省级职业技术比武冠军……1993年从兴平化工技工学校毕业后,姬霄来到了渭化公司工作。当时他和同事们面临着设备安装、调试、开车等艰巨任务。对于刚出校门的他来说,除了理论知识几乎没有一点实践经验。抱着“愿干胜于能干”的心态,他做了锅炉的一颗“螺丝钉”,他购买了许多专业书籍,学习做笔记,刻苦钻研。开车初期,经常可以看到他拿着书本、笔记本穿梭在管廊设备之间,每一块仪表、每一个转机,他都停留驻足。就在大家觉得“这人‘真傻’,就一个技校生,还想成啥大事”时,他已经深深地爱上了自己的专业,真正做到了“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

    功夫不负有心人,由于刻苦钻研,姬霄在公司组织的各类考试和竞赛中名列前茅,特别是在2007年11月,省级“兴化杯”职业技能大赛中一举夺冠。凭着高超的技艺,他多次及时发现并消除了生产隐患和缺陷,正确处理了多起突发事故,保证了生产的安全连续运行,频频受到公司的表扬与肯定。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由于二三期装置投入生产,渭化公司陆续进了许多新员工。作为首次开车的“元老”,“208精神”的亲历者,姬霄把自己的技术特长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后来者,让工匠精神薪火相传,为渭化带出了一批作风优良、技术过硬的新生力量,王海锋就是其中一位。

    从锅炉“门外汉”到技术大拿的优秀党员

    化工工艺专业毕业的王海锋,入职后分配在了锅炉运行岗位。他说,自己当初就像一张白纸,连基本的锅炉知识都不懂。“一切都得从头学起,说实话,起初还有些畏难心理,好在我遇到了师傅姬霄。”他至今都清楚记得师傅第一次带他去现场时的情景。

    “锅炉,顾名思义,是由锅和炉组成的,用专业的话讲,就是指水汽系统和风烟系统,今天带你熟悉一下风烟系统的流程。”那是一个夏天的上午,太阳火辣辣的,姬霄带着王海锋围着锅炉本体跑上跑下,气喘吁吁满头大汗,来到磨煤机房,王海锋下意识地摘掉安全帽想凉快一下,站在一旁的姬霄立即制止:“赶紧戴上,安全帽就是生命帽。尤其是对现场不熟悉,最容易出现磕碰的情况。”他说,师傅经常告诫自己从事的是高危行业,必须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在姬霄的带动下,王海锋多次荣获安全和生产先进工作者,已经成长为公司的技术骨干。

    “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关键是遇到了一位好师傅。师傅对工作精益求精,对我要求也非常严格。”王海锋始终牢记师傅的话,学一门技术就要认真学,把它学懂弄通,做每一件事都要谨慎对待,高质量完成。如今,王海锋也当起了师傅,虽然深知带徒辛苦,但他乐此不疲。

    站在“强师”肩膀积极向上的有为青年

    充满活力、能量十足,这个同事眼中的有为青年,就是王海锋的得意门生——张跟潮。虽然入职只有两年,但他已经完全胜任自己的工作岗位。

    “师傅,我还是有点不明白,那天磨煤机功率下降后为啥又缓缓升了一点。”张跟潮把“操作记录”拍了照,向师傅请教。“目的就是为以后自己独立操作时积累经验。”

    “师父是个特别严谨的人,不仅是我业务技术上的引路人,也是点亮我思想的一盏明灯。”说起师傅,张跟潮充满自豪,而在王海锋眼里,徒弟就像一颗泥土里的种子,拼命地吸取营养,不错过任何一个成长的时刻。“小伙子只要愿意学,我就尽自己所能助他一臂之力。再说,他能够独当一面,我的工作也就轻松了。”

    一句“我们是师徒”,既传递了徒弟对师傅的感恩之情,也表达了师傅对徒弟的殷切期望;一句“师傅”,不仅透着浓浓的人情味,更默默地传承着匠心和文化。

    在渭化,像姬霄、王海锋、张跟潮这样三代师徒同台书写传承与奋进故事的员工还有很多。师傅带徒弟,徒弟再带徒弟,不仅是业务技能的传授,也是责任与担当的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