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在渭水河畔这片富饶的土地上,建设了我省首套德士古水煤浆加压气化工艺的化肥厂,结束了陕西省没有大型化肥厂的历史,时称渭河化肥厂。
那时的渭化工地,远离市区,一眼望去,良田千顷,去一趟市区步行几里地,没有交通,周围唯一的饭店就是商贸酒店。说是酒店,其实就是小小的饭馆,想买些日用品只能去麦田旁的一间小铁皮房。在宿舍和家属区未建成时,早期建筑者们蜗居在一间旧的筒子楼里,夏天没有空调,冬天没有暖气。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没有吓退我们的先辈们。
那时,为了尽快建成我省历史上第一套大型化肥厂,省里从全国聘请各路专家,并从省内外一流大学引进大批优秀大学生,这些人组成了渭化第一代建设大军。
时常听我的师傅们回忆那段岁月,虽然流露着艰辛,但也从他们的眼神中看到了坚毅和自豪。
那时的他们刚进厂,一个月就一百多块钱,囊中的羞涩没有击垮他们创业的壮志豪情,他们奔赴宁夏,远赴外疆,拜师学艺。那些英语好的技术员积极响应组织号召,继续进修,靠自己的力量拿下了海量外文技术资料,给今天的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如火如荼的项目建设中,年轻的建设者们收获了自己的爱情。那时的婚礼没有豪华车队,没有丰盛宴席,有的只是对新人真挚的祝福。一对对新人在同志们的簇拥下迈向自己幸福的小家。
为了早一天投产,早一天实现三秦父老的殷切希望,同志们好几天都不曾回家,吃住在现场,即使下班也还在工地解决项目中的问题。忘记了还在学校的孩子无人接送,白发苍苍的老人无人照料,连逢年过节也无法与家人团聚。倘若哪天未看到某个同志,他并不是休息了,肯定是身体不适病倒了。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在这片炽热的大地上,渭化建设者们为了公司进一步发展,迎刃而上,建成乙二醇项目,实现新的突破。
老一辈的建设者们,随着渭化集团的发展,从懵懂少年蜕变成各个专业的领军人物;他们为渭化的建设和发展奉献了青春,为祖国化工事业贡献了一生。
青春是我们一生中最漂亮的季节,它孕育着春的朝气,承载着夏的热情,隐藏着秋的硕果,昭示着冬的希望。充满诗意而又不乏拼搏的激情,流淌着浪漫而又饱含奋斗的艰辛。当一个人的青春融汇到一个时代,一种事业,这样的青春就不会退去,而这份事业也将在岁月的历练中折射出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