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拥近千亩土地的渭化公司,承载了当地经济的繁荣与进步,并以“利万物而不争”的广阔胸襟孕育、发展成为当地经济产业支撑来源之一。
在如今这所绿树成荫、鸟语花香“花园式”工厂典范的背后,历史不会忘记,一代又一代“渭化人”长达30余年尽职尽责耕耘的杰作。
尽职是渭化人的骨、尽责是渭化人的魂;是其岁月留下的痕、更是其追求高质量发展日日夜夜的念,51岁的张欢新就把尽职尽责做到了极致,他用30年的时间干了一件事——烧锅炉。
看似简单的三个字,却让他历尽坎坷磨难,穿过渭南、彬州两地,赓续“208精神”,这个横跨30年的渭化故事,是一段注定流芳后世的佳话。
学艺,这个男人不服输
张欢新,陕西华县人。在当时,由于地处黄土高原,信息相对闭塞,整体的生活水平也相对落后。但他就是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下练就了不屈服、不认输的坚韧品质。
年轻时的他,早早的坐上了通往兴平化工学校的班车。他坚信: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在更广阔的土地上展示自己的才能。
“你们毕业后大多数人可能只是拿着几百块钱的工资,但是国家交给你们操作的设备价值都在几千万甚至数亿元,这就要求你们毕业之前掌握所有的知识,才能不负国家对你的期望与放心。”时至今日,张欢新始终记着当年孔校长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当时年仅19岁的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学技术”,不辜负学校和国家的期望。
壮志未酬誓不休。那些年来,张欢新四处求知,学习系统知识、思考专业技能。
1992年,作为即将毕业的化工班,迎来了一次机会难得的略阳发电厂实习机会,张欢新率先报了名。说是实习,其实就是给毕业生一个近距离了解工厂的机会,给技术人员打下手。
“他年轻,又精力旺盛,来到控制室学习总是很积极,学的也快,不懂就问,从不怕人笑话,我才放心让他自己上DCS盘上操作一下。”回忆起师父的肯定与鼓励,张欢新记忆犹新。
出师,艺能铸就尽责心
经过专业院校系统学习之后,张欢新掌握了大量化工行业相关理论知识,缺的只是一个实践的平台。那一年,恰逢渭河化肥厂一期项目动土,相关人才紧缺,张欢新与好友一拍即合,怀揣着一腔热血踏上了前往麻李滩的道路。
初到渭化的他,正逢酷夏项目试车。临时搭建的帆布帐篷里面,一桌一椅一电话,就成了自己的班房。两班倒的日子里,管线吹扫、锅炉给水泵开车、汽包分离器搬运、锅炉开工调试,他无一缺席。一声令下,冲在一线主动加班。有时候往往一干就是十四、五个小时。苦日子里虽有抱怨,却从来没有退缩。他用了20多年的时间,先后走过了链条炉、煤粉炉、循环流化床锅炉及辅助设备等多个锅炉工种。从一个19岁入厂的普通操作工一步一步走向30年后人尽皆知的锅炉技术“大拿”。
对于张欢新的印象,“刻苦”“认真”“精益求精”甚至是“固执”这些字眼,频频出现在大家对于他的评价中。正是这样的尽职尽责下的工匠心,让他无论在操作还是决策岗位,从未出现任何失误。
攻坚,不惑之年再出发
2018年7月对张欢新来说是一个难以忘怀的日子。为响应“西进”政策,助力建设彬州化工公司。此时已颇有名气的“技术大拿”张欢新毅然决然的报了名。
“我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年轻进厂受了‘开车’那一遭罪还不够,放着自己渭南的好日子不过,还要跑那么远的地方再‘受罪’?”听闻报名的这个消息,妻子杜麦侠与他吵了一架。
“我首先是共产党员,在组织需要我的时候,我不去,让谁去?正因为我受了建厂开车的那些苦,我才更知道如何避免走弯路,才有信心再来一遍。人人都叫我‘技术大拿’,也是单位和同事对我能力的肯定。”面对此事,一向和气的张焕新一脸严肃,没有丝毫犹豫地踏上了新民塬这片土地。
生花,功成声儿两地传
在新民塬上建热电站,怎么建?热电站建好怎么调试?一个个问题接踵而至。对此,张欢新带着20余名职工用管钳、图纸、安全带从56米的锅炉顶部向下一寸一寸的检查,但调试的工作哪有这么简单,作为全网大系统第一个需要调试开车的工号,许多公用系统还未完全打通,可谓困难重重。“尤其是第一次接触天然气点火,对风量的控制把握不是很准。”想起成功路上的坎坷,张欢新仍历历在目,临时电、临时水、临时气,一切配套设施都是临时的。
新民塬冬季的气温往往在零下十几度,且当时的天然气管线并未贯通,根本不具备点火条件。可燃气锅炉不点火,后续保温施工就无法继续,张欢新当即立下军令状,分秒必争,要拼尽全力点亮异地建设的“第一把火”,随即便吃住在了厂里。
没有燃气,他就打起了燃料的主意,日复一日带着职工在现场到处拾捡收集废料木柴,当做烘炉的燃料,皇天不负有心人,燃气锅炉终于点火成功,火热的蒸汽温暖了厂区的一条条管线,也点燃了大家的信心。
2020年7月20日,随着操作人员按下一键点火按钮,1#锅炉水冷风室燃起熊熊火焰。时隔麻李滩30年后的新民塬,渭化人又燃起了自己的“第二春”。点炉那天,控制室内人山人海。喝彩声、鼓掌声,不绝于耳,大家讨论不停,好不热闹。渭化人异地转型发展的梦实现了!大家想让张欢新讲上两句,想起30年前的自己和今天,话到嘴边他却迟迟张不开口,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
当天,张欢新和妻子分享了这个好消息。妻子问道:“欢新,现在落心了没?”
“落心了!”回答后,这个晚上张欢新却也睡不着。
30年前“208精神”出现,如今流淌在渭化人每一个骨子里。
30年前麻李滩耸立渭化集团,如今彬州公司同样扎根新民塬这片土地。
30年前少年壮志历尽调试“苦”,如今依旧义无反顾踏上征程再出发。
调试不负英雄志,三十余年展世间,清洁高效的纯净蒸汽间隔二百余公里依旧提供充足动能,承载渭化人的梦传向远方。夕阳下的张欢新略显佝偻,但被光拉长的影子依旧那般挺拔,展翅欲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