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铃》是余光中的一首抒情诗,诗人以风铃为载体,表达出一个游子对故人的无限牵挂和对祖国母亲刻骨铭心的思念。诗歌塑造了一个鲜明的艺术形象——“七层塔檐上悬挂的风铃”,它象征着诗人的内心。就像风铃,日夜不停地“叮咛叮咛咛”。叮咛,即叮嘱之意,即告诉对方不要忘记。不停地交待。像极了家中的长辈,在我们客居他乡或者即将远行之时,总是重复着永恒不变的话语,一是安全,二是回家。
“这是最寂静的脉搏”,永远在叨念着一个人的名字。我们或许都有这样的感受,在漫漫长夜,四下无人之时,内心深处最真挚的情感不自觉地喷涌而出,思乡亦是。所以诗人笔下出现了“恼人”“禁不胜禁”等词,反映出诗人由于长期的思念,以致忐忑不安、辗转反侧的心境。“高高低低”则透露出诗人一种淡淡的忧郁和无限惆怅的思绪。最后,经过了情感的反复拉扯,诗人确立了坚定的信念:“除非叫所有的风改道,铃都摘掉,塔都推倒。”对于家国的思念纵使天荒地老,都不会削减半分。
末句“敲叩着一个人的名字”中“这个人”是谁?了解诗人所受的文化熏陶和所处的历史背景都会知道,余光中先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热爱中国。礼赞“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他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汩罗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余光中先生曾以一首《乡愁》牵动亿万中华儿女的心。所以不难理解,末句中的“一个人”指的就是——“中国”!
经历了列强分割,再到重新组合,祖国的变化日新月异,余光中先生是亲历者也是见证者,当我们从电视屏幕上看到我国选手夺得世界冠军,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在运动场上的时候,当我们从广播中听到祖国的运载火箭、通信卫星飞上蓝天、奔向宇宙的时候,当我们从报纸上了解到社会建设突飞猛进、改革开放成就巨大的时候,我们怎能不热血沸腾、心潮澎湃,又怎能掩饰得住从心底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
放眼世界,新冠疫情的出现,再次验证了祖国对于每一个华夏子孙无微不至的关怀,我们在祖国的庇护之下,才得以平安长大。我们和祖国正如母亲和孩子一般,荣辱与共,血脉相连。山河不忘、人心不忘,无论何时,爱国始终是人生的底色,目光所至皆为华夏,五星红旗皆为信仰。我愿以我青春之力量,守卫盛世之中华!